同源意彩——李翔美术馆开馆暨全国名家作品邀请展 开幕!
2024-12-04四川省诗书画院举办陈辉“中国画艺术语境之表达”公益讲座
2024-11-13美术与设计学院举办“中国当代绘画创作主题沙龙"活动
2024-11-13-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讲坛回顾 | 中国画艺术语境之表达
发布时间:2023-12-18
成电讲坛“艺术·人生”系列讲座
主 题:中国画艺术语境之表达
主 讲:陈辉(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时 间:11月27日 14:30-16:00
地 点:清水河校区,经管楼报告厅
主 办: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
讲座简介:
中国画是本土的、时代的、品位的;是自由的、心相的、个性的。艺术是不可复制的、是唯一性的、是有独特性的。陈辉教授将从艺术作品的本土性、时代性、艺术性、个性和技术性五个角度为大家讲述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语境:一种意象表达的格体、一种光影流变中可能承载的历史厚重感与岁月的沧桑感、一种水墨本体语言的纯粹性所能表现出来的诗情画意中的亦幻亦真、一种画面由内向外延伸出来的静谧浑朴的天籁之悠远。
主讲人简介:
陈辉教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教育部全国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
国家艺术基金评审专家
中国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
清华大学教学顾问
清华大学名誉学衔校级评审专家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仃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画学会理事
北京市高等艺术教育协会理事
全国高等美术教育书画学会理事
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第11届、12届、13届全国美展评委
代表作品《中国文化》《皖南迷境异幻时》《卢沟桥之岁月》《中华瓷韵》《岁月之痕迹》《老院子的光线》《什刹海印象》等。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大剧院、浙江美术馆、湖南美术馆、云南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四川成都现代美术馆、安徽宣纸博物馆、蒲华美术馆、株洲美术馆等收藏。
讲座回顾:
11月27日,著名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辉在经管楼报告厅为成电学子带来了主题为“中国画艺术语境之表达”的讲座。
讲座伊始,陈辉从本土性出发,对中国画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一定热爱着生他养他的祖国,而本土性抑或民族性,是流淌在作者生命里的血液,是特殊的地域文化的积淀,更是本民族最具鲜明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而中国画艺术表现的特征是以形写意、以意写神的意境传达,在错觉之母和似与不似之间进行传神写照。
如若考究中国山水画“似与不似”的深层原因,就需要考虑到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相较于即兴创作,中国山水画家在下笔之前通常要在山里住很长一段时间以细致观察山体,因而就会在作画之时意图展现整座山体完全的风貌,而这也是中国山水画多有长卷的原因之一。此外,中国山水画还有不同于西方的透视特点:西方画家多采用符合物理规律的焦点透视,而中国画家则更为注重散点透视,在画大场景时通常采取平面展开的形式,甚至会就此违背科学上“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陈辉指出,为何会违背近大远小尚且无法考证,但画家作此考虑应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平面展开。
随后,陈辉讲到了中国画作品的时代性。中国画不是一成不变的艺术,它也在与时俱进。其中的一点体现便是开放理念。每个朝代的绘画作品都有其不同的表达特点,现在看来,这样的转变可能寻常,可在当时,要想做出全新的创造则需要有超前的艺术思维与大胆创新的意识。与此同时,放眼世界也是中国画焕发时代性的原因之一。在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之下,不少仁人志士将目光投向西方以寻找自强之路,这股风潮也影响到了中国画的创作。例如著名画家徐悲鸿,他作为远赴西方的留学生,在接受西方绘画的相关知识后深觉中国画亟需改良,因而将空间透视关系与光线分布运用到个人创作中,而这也引领了中国画未来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接下来,陈辉向大家简要介绍了中国画蕴含的艺术性。中国画着重强调格调品味与阅历修养,而不单单是追求“画得像”。比如在人物刻画的时候,哪怕表达人物精神与性格特点很艰难,历史上的知名画家却仍然致力于此。陈辉进一步指出,艺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娱人耳目,一类震撼心灵,艺术家的格调与品位是定位艺术作品学术含金量的标志,而如若心灵枯竭,作品也将失去灵魂。此外,陈辉还提到了中国画鉴赏中的“三品”:神品,妙品,能品。三个标准由“意识流”过渡到“技术流”,也凸显出中国古代画家对“神”的刻画相当重视。
在讲座最后,陈辉谈及了中国画作品的鲜明个性与技术性。鲜明个性亦即原创性与特色创新,陈辉强调道,艺术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各具特色,保持彼此间的差异,与相关的艺术拉开风格上的距离,突显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并创立独特的相貌特征;而继承传统的最好方式就是发展传统,突破传统的已有格式则重在实验和创新。创新未必一定能产生好的结果,未必就能孕生出精品和佳作,但艺术的新品种一定是诞生在创新里。当谈及技术性,陈辉指出,技术存在的意义在于营造画面的意境,作为离不开坚持苦练的手艺活,技术的最高境界是表达作品的艺术性。
互动环节中,有同学就陈辉提到的“神品,妙品,能品”,询问其心目中最称得上“神品”的三幅画。陈辉老师在给出自己的评价过后进一步讲到,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强调思考要冷静,但是在艺术创作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饱含激情。如果只有技术而没有激情,创作就像和尚撞钟,就会停留在没有感觉、越画越死的状态当中。因而,无论是作画还是生活中其余形式的创作,都一定要带着激情去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