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美院教授陈辉作品欣赏
2025-09-08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 丹青为史,以艺铸魂
2025-09-08作品抢先看|中流砥柱——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2025-08-27- 04
- 05
- 06
- 07
- 08
- 0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 丹青为史,以艺铸魂
发布时间:2025-09-08
丹青为史,以艺铸魂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无数先辈英烈团结一心,共同书写了抵御外侮的伟大史篇。在民族危亡之际,艺术从未缺席;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更需以艺术之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这些以抗战时期为创作主题的绘画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呈现,更凝聚着清华美院人对祖国的热爱。
王铁牛 清华美院绘画系教授
《杨靖宇殉国》 2025
作者:王铁牛
《杨靖宇殉国》局部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濛江县被日伪军包围,壮烈牺牲。画面选取杨靖宇将军生命的最后时刻,午后斜阳映照在白雪覆盖的山林坡地上,负伤后的杨靖宇将军靠在一棵树前,向敌人发射出最后的子弹。
清华美院绘画系教授王铁牛早在二十年前,就应杨靖宇烈士纪念馆之邀,创作杨靖宇将军殉国油画作品。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他又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委托重新创作《杨靖宇殉国》,这件作品是在原来画作的基础上完成,环境和人物,以及色调和绘画的语言形式,都有更新的表达和尝试,进一步强化了杨靖宇将军艺术形象的感染力。
《八路军东渡黄河》 200cm×450cm
2005
作者:王铁牛 王君瑞
《八路军东渡黄河》,表现八路军1937年8月31日从韩城芝川渡口渡过黄河,开赴抗日战争前线的情景。2005年夏、秋季节,作者专程来到韩城当年八路军渡河的地方,了解当年渡河的经过,并冒雨现场画了三幅油画写生,为之后的创作确立了环境和色调依据。
《武汉空战》
作者:王铁牛 王君瑞
《武汉空战》主要表现1937~1940年期间,苏联援华航空队支援中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典型画面,在武汉上空,苏联航空队战机迎击日机进犯,展开了激烈空战。
《杨靖宇殉国》《八路军东渡黄河》《武汉空战》这三件作品,目前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
代大权 清华美院绘画系教授
《重于泰山》是作者个性化的创作,却在作品内涵上体现了主题性创作的主旨,铭记了历史。
《重于泰山》 450cm×310cm 黑白木刻
2012
作者:代大权 贺秦岭
画作上端有一行贯通画面的小字,言明此画是献给“红一、红二方面军我的祖父、伯父、父亲、姐姐,以及所有革命先辈”。他们是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老党员,是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战士。是什么让他们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甘冒生命之险去参与这一宏伟的事业。代大权总结了两个字:信念!是一种为更多人的幸福奉献自己的信念,是一种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的信念,是一种以个人的绵薄之力去促成国家与民族伟大的信念,让他们成为时代洪流中的一滴水,革命军队中的一员。
当明白了还有更多人也是秉持这一信念,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泰山巍然屹立的形象马上就在作者的脑海中浮现出来,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汇聚成泰山的画面也随之有了表现的意义。聚焦抗战时期,延安军民为张浩送葬的动人场面,依托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重于泰山的精神,代大权创作了这幅作品《重于泰山》。目前这幅作品正在中国美术馆“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美术作品展”展出。
《重于泰山》 局部
陈辉 清华美院绘画系教授
太行山的烽火、长城的烽燧、卢沟桥的石狮,象征着中华民族在抗战历程中展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挺拔的脊梁,共同镌刻着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底色,展现出中国人民在艰难岁月中奋勇抵御日寇侵略的伟大史诗般的壮阔民族力量与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正是中华儿女用生命熔铸的抗战精神——照亮了民族救亡图存的征程。
作品以其代表性的水墨语言诠释了极具中国本土意识的内涵符号,呈现出一种中国式的情怀述说与光影的历史语境。
《烽火台之风云》46cm×60cm 2006
作者:陈辉
《窑洞里的故事之一》45cm×56cm 2006
作者:陈辉
《历史的记忆》 69cm×140cm 2014
作者:陈辉
《太行岁月》156cm×365cm 2015
作者:陈辉
《卢沟桥之岁月》145cm×200cm 2015
作者:陈辉
《太行沧桑》 200cm×160cm 2021年
作者:陈辉
资料提供 | 王铁牛 代大权 陈辉
文案 | 李佳洁 苗义泽
图文编辑 | 罗雪辉 陈洁 夏之薇 张雪莹
审核 | 王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