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文章 > 正文

意幻与精神

--读肖婷婷近作

 

初见肖婷婷是在2007年的冬天,那时的她正为报考美术类院校努力学习着。看到她拿来一些并不成熟但显灵气的习作,我仿佛已经意识到了这个小姑娘可以塑造。并非应试考试的标准化对她产生了多少影响,而是艺术的敏感和直觉让她与其他考生拉开了距离。艺术萌芽的出现或多或少为婷婷建立了信心和实现理想之路的决心,她尽情展开着驰骋的翅膀,执着地追求艺术的梦想。凭借着她的天赋和与生俱来艺术感觉,就在第二年的夏天,婷婷收到了首都师范大学国画专业的录取通知书,步入了放飞艺术理想的殿堂。

 

首都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优秀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理想、信念、责任、创新、爱国、奉献是无数名优教师授予青年学子的人生必修课。正是这种担当的意识和奉献创新的精神,让进入大学的每一个人都能真正体会到胸怀祖国意义的分量,感受到放眼世界对祖国强盛的重要意义。大学时代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段,它给年轻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无限遐想的境地,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施展的自由天地。教与学的相长互动,多学科的交流互补,赋予批判精神的艺术态度,形成了学生们博家众长,兼容并蓄的良好学习方式,养成了独立思考,注重个性的判断能力,并主动地寻找和选择属于自己特点的心向坐标……婷婷正是在这样的氛围里成长起来的,并亲历了自身艺术探索和变化的不同时段,她深知艺术没有了个性意味着什么,也知道艺术的模仿带来的僵化和危险,更知道艺术创新出现的特色的珍贵。她尝试过艺术的苦果,也感受过艺术的灵光,是艺术的超然魅力让她自信和持之以恒。观念和俱进,博采的积累,执着的坚守,灵感的迸发汇集成今天我读到的婷婷近作——意幻与精神的守望。

 

婷婷的近作是有一定观念指向的,同时还透视着她对艺术形式语言思考和表达。观其作品能感悟到东方绘画语境中的平面性和中国画以线造像的独特性与西方立体主义的重构性和西画以面塑造的表现性在画面中的交替叠幻,翻转重置的矛盾对抗。作品在人物性格和表情处理上充分挖掘了人物内心独白的优长。在造型语言和构图上把人物、景物的纠结缠绵、无奈寂寞、错综复杂扭曲地交织在一起,加剧了作品视觉上的观赏性和作品背后的可读性,人们在当下社会所呈现的不同情态在作品中逐一现形,是众生相生存状态的社会反映。婷婷抓住了这一主题范畴,巧妙地运用了装饰语言中共用形与共用线的处理手法,通过不同材料的尝试,将一人多面和多人多面的表情叠构组合,强化了作品自由性和想象性,观者会在作品中无休止地寻找画里物象的来龙去脉…….没有明晰的标准结构和外型的完整,只有玄妙的内心和精神的呼唤。支离散布和无限叠加的范式或许正是婷婷追寻的艺术符号,至少我相信是她内心的真实感受。人物的精神化,动物的人格化,景物的虚拟化皆成为传递她心灵指向的个性图示。即使是写生作业,婷婷也摆脱了一般意义上的描摹客观的近似写照,而取注重表情,刻画精神,崇尚心灵的表述方式。她对物象的把控追求,是物化的精神表情,是物化的视觉背后存在的矛盾与生存的现实状态。

 

本次展览的作品是婷婷大学四年艺术探索的心路。这条轨迹是她通往开启艺术之路全程的一个片断。艺术之路也正是由不同时期的不同片断的积累和坚守才会开花结果。婷婷的绘画之路还很长,依她的天分和勤奋,我相信待以长日定能看到她成熟的精彩之作和更具特色及震撼力的作品。同时还希望婷婷能更多地从民族文化底蕴的根脉里汲取养分和元素,创作出有本土民族气息的个性之作。

 

      壬辰年初于北京

      陈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文章列表